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受挫了,父母怎么办

孟琳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儿子的一周


周一:被班主任罚,忘记戴红领巾。

周二:被数学老师罚,到黑板上没做出一道简单题。


周三:被班主任罚,据说是上课违规讨论题。


周四:被英语老师罚,老师带他到办公室重写作业。


周五:被语文老师罚,做卷子时,一道送分题未做。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希望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你?




场景一


妈妈生气的说: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没有一天让我省心。


儿子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小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要求太高了……


爸爸:不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还挑老师的毛病,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我怎么养出了你这么个儿子!


儿子深深地低下了头,脸上充满了愧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叹气:真是丢人呀!




场景二


妈妈认真听了儿子一周的遭遇,并表达了同情:“这一周真不容易。”并怼了一下各科老师。


儿子连忙说:没事儿没事儿,他们都是对我好。


爸爸说:你周六日的作业好好做,周一就不挨罚了。


儿子说:对,我去做作业了。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 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一生拥有2000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在钨丝灯丝的发明过程中,为了探寻作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后来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方才达到目的。


是什么让爱迪生能够经历一次次失败后还能够重新开始?他小时候受挫时,他的父母是如何让对待他的呢?


爱迪生八岁的时候去上小学,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

妈妈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谈话。


老师说:“爱迪生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


他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将教我的孩子,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当她携着孩子走出校门时,觉得一阵心酸,眼睛不觉掉下泪来。


回到家里时,母亲这样问他说:“老师说你是劣等生,你以为羞耻吗?”


爱迪生回答说:“不以为羞耻,但觉得悔恨。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点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起来。”


母亲接过他的话说:“是呀!老师说你是低能儿,但母亲不以为然。母亲今天在老师面前已发过誓了:学校当你低能儿,无法教育,我总得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孩子,我今天也应该和你立一个誓。母亲已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使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发这个誓呢?”


爱迪生说:“母亲,我愿意发这个誓,我定要做番大事业,使现在说我低能儿的老师听了寒心。” 


母亲接着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师。” 

爱迪生点点头,眼中充满了泪水。

 

如果你是爱迪生的母亲,面对和相同的境遇,你会如何处理呢?


 

 科胡特认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有成为是一个健康的成熟的个体的潜能,并且会根据照料他的环境如何响应他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会理想化自己的父母,认为父母像超人一样强大,可以轻易搞定一切,他们幻想着自己成为父母的一部分,沐浴着父母伟大的光辉。


孩子在经受挫折时,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情绪,对其所经历的令其烦恼的事件给予共鸣,并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恰当的回应,孩子可以相信自己感受的真实性,不必对自己是否可以拥有这些感受而感到怀疑或抱歉。


于是,挫折就变得可以忍受,孩子认识到挫折可能是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那么,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和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就会有勇气去面对挫折,从而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孩子也可以了解到,即使是父母,有时也不能很好地处理所遇到的挫折,但他们对父母只是局部的失望,这不影响父母成为自己学习的模仿对象,并把父母的优秀品质内化。


孩子长大以后,他们更能够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接受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也就不会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轻易地丧失信心。

 

正在经受挫折的孩子,情绪上受到损伤,内心中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他们会试探着表达紧张、焦虑和失望,展出“娇嫩的理想化的触须”,但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孩子会因为情绪不被允许表达而产生对父母愤怒,这种愤怒也可能转回到他们自己身上,令其产生自我厌恶和绝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面对挫折时会感到无力、无助和羞愧,甚至失败后一蹶不振,很难重新站起来。


孩子可能也会对父母非常失望,撤回对父母理想化的投注,他们会感到内在的空虚以及方向的迷失。


长大后,他们会不断地向外界追寻可以让他们理想化的对象,以弥补精神结构中失落的片段,但结果总是让他们失望,因为现实世界从来没有完美的理想化人物。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出场景一中的孩子和场景二中的孩子长大后长大面对挫折会有着怎样的不同反应。


我们或许也有些了解了为什么爱迪生能够经历一次次失败后还能够重新开始。


“哎呀,孩子受挫时,我像场景一中描述的情形一样粗暴地对待了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呀?”有的父母懊悔不已。


是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


有些错误是不严重的,可承受的,那对孩子来说就是适当的挫折。


孩子一次又一次接受父母现实世界中能力的极限,逐渐接受不完美的父母,他们的精神结构就会不断发展,内在世界逐渐变得健康丰盈。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如果父母确实做得不够好,由于自身的局限或无意中给孩子带了伤害,也不用太过焦虑,因为这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父母总是可以试着找到机会去弥补,即使找不到弥补的机会,真诚地对孩子道一声抱歉,孩子积压的负面情绪的冰山也会慢慢消融。


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希望引起大人的关注甚至是赞誉,可以说每个人毕生都有从某处获得欣赏性反应的需要。


孩子遇到挫折,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被父母允许和接纳时,孩子就恢复了力量,挫折转化成支持的资源。


而作为父母,有责任去接住孩子的负面感受,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孟琳,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渔歌轻飏第六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持续接受精神动力学方向的个人分析,长期接受督导。






预约咨询师请扫码





十一月文章:

“丢脸”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心理咨询很神奇

设置

《心理治疗实战录》摘录

共读《心理治疗实战录》收获 || 渔歌轻飏二期读书小组感言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科普文章征稿

我是黄嘉锦,我在渔歌轻飏等你

渔歌轻飏读书小组第三期招募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预约须知

送给狂欢节里被遗忘的孤独

来访者是蛇,分析师是亚当

爱在深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